GRC假山設計與優(yōu)勢

園林景觀中的“假山”,是相對于自然形成的“真山”而言的。假山的做法有兩種,一種是傳統的方法:用天然的山石砌疊,簡稱堆山;還有一種是現代新技術方法:用鋼骨架構筑山勢形態(tài)然后包覆用自然山石翻模成型的GRC山皮,或用鋼絲網水泥砂漿人工現場塑石,完成表面質感肌理,兩種技術方法各有千秋,穿插結合使用,可以取長補短獲得更加完美的效果。
假山
宋·蔡京在《宣和畫譜》中說:“岳鎮(zhèn)川靈,海函地負,至于造化之神秀,陰陽之明晦,萬里之遠,可得咫尺之間,其非胸中自有丘壑而能見之形容者,未必能如此?!奔偕骄坝^設計制作者在建造之前,大腦里要有完整的假山立體構造圖,胸中要有波濤壯闊、萬里江山,才能塑造出崇山峻嶺、危巖奇峰、層巒險壑、細流飛瀑。
一、GRC假山造型的設計
(一) 外觀效果設計
我國自然式山水園的顯著特點之一, 是“無園不石” , 山水是園林的骨架。掇山、置石又是創(chuàng)造這一骨架的手法之一古人總結的掇山、置石理論, 舉不勝舉。GRC假山設計也不能脫離這些原則.恰恰是傳統的掇山手法的延續(xù), 其關鍵是要有自然之理,才能得自然之趣。設計時要結合具體環(huán)境, 進行規(guī)劃布局、確定基本形式(池山、峭壁山、溪流、散置、孤賞) 、體量、(大、小、高、矮)、范圍、紋理, 以及相應的植物配置、道路的安排、山石與園林建筑的空間關系。GRC假山設計的關鍵是利用GRC山石材料的特性, 因為GRC 山石塊材在制作上有很大的隨宜性。這就要求在山石造形上強調大的山勢,構圖上要“ 疏而不散” 、“展而大露, 、“ 虛實穿插” 、“ 相互掩映” 、“大起不落” , 使其入于形,而出于神。堆疊時要符合“紋順” 、“勢同’ 的要求。從而達到有限之景, 其勢無盡.
假山
(二) 內部結構設計
GRC假山石構件是一種預制的石材, 其背后有預留的鋼筋焊點. 堆疊時需有附著的骨架—鋼架結構、混凝土預留件結構、磚結構. 內部結構的設計是GRC假山成敗的基礎, 一定要按照所堆疊假山的各個部位的形狀, 投影范圍進行設計, 同時還要計算出GRC山石構件的重量, 進行基礎設計。內部結構設計, 分室內內部結構設計和室外內部結構設計. 1. 室外內部結構設計
基礎部分— 由地錨和角鋼方格網或鋼筋混凝土柱墩組成。根據山體投影的輪廓線下鑄地錨生根, 深度一般1 一2 米(根據山體大小而定)。間距1 5 一1.8米, 錨坑40 x 40 厘米, 把預留鋼件下到坑內, 用混凝土鑄死。如山體過大就要采用鋼筋混凝土柱墩形式處理, 然后用方格網相互焊牢。地上部分—是山體造型的關鍵, 按山體的高度、凹、凸、懸、峰、壑吶的走勢焊牢, 如有水景,同時將水電設備裝好, 植物種植穴按設計要求預留. 2.室內內部結構設計
GRC假山在室內的應用一般為懸或掛, 在所需造型部位, 按照要求, 根據塊材體量大小. 事先加工懸掛角鐵, 其長度按平面、曲折變化而定。然后用膨脹螺拴加以固定、角鐵之間用16 毫米螺紋鋼加固成網, 也可利用原墻壁上的鋼筋頭、螺栓等物。
疊石掇山是一項涉及景觀建筑、結構力學、藝術美學、機械吊裝乃至光影透視等多個學科的技藝,與一般建筑景觀工藝相比具有特殊性,從業(yè)人員必須要有一定相關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。傳統的“山石張”有十大技法:安、接、跨、懸、斗、卡、連、垂、劍、拼。將各種技法融會貫通,靈活運用于整體造型,既要符合自然規(guī)律,在情理之中,又要高度概括提升,在意料之外
假山
二. GRC假山景觀優(yōu)勢
GRC是一種以耐堿玻璃纖維為增強材料,水泥砂漿為基體材料的纖維水泥復合材料。與傳統的混凝土水泥制品相比,它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很好的抗拉和抗折強度以及韌性。這種材料尤其適合做裝飾造型和表現強烈的質感。是制作假山的理想材料。GRC材料制作塑石假山景觀的五大優(yōu)勢:
1.藝術造型可隨心所欲。過去一些高難度造型,如懸挑等高危險表現手法,現在變得輕而易舉。
2.空間尺度可隨意調整。天然石料受到資源、運輸、重量、成本等條件限制,而現在一切均有可能。
3.表面質感、色彩逼真,變化可以靈活多樣。
4.經濟實惠。一些具有獨特造型或紋理的稀有昂貴的天然石料,現在垂手可得。由于GRC
山皮或鋼絲網水泥砂漿塑石與天然石料相比總重量不足十分之一,且構造上相互連接成為一個整體,與傳統假山施工[立基、拉底、堆疊、結頂]相比,工藝做法大大簡化,工程造價降低。
5.保護環(huán)境,避免石料開采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破壞。
總之,不受天然石料的局限,造型變化更加豐富隨意,表面質感肌理及色彩表現手段更加多樣,甚至可以使用更具現代感的抽象、夸張手法,結合現代高科技燈光手段,為景觀設計師發(fā)揮無限想象力創(chuàng)造了條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