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
佛陀本指釋迦牟尼,后演為覺悟真理者之總稱。為佛教用語。梵名Buddha ,巴利名同。又作浮頭、沒馱、步他、馞陀、復(fù)豆、浮屠、浮圖。意為覺者、覺悟者。華人民間也將佛稱為佛祖。
覺有三義:自覺、覺他(開導(dǎo)眾生覺悟)、覺行圓滿(徹底的覺悟,究竟圓滿),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。而,凡夫缺此三項,聲聞、緣覺缺后二項,菩薩缺最后一項,只有佛才三項俱全。小乘佛教講的“佛”一般是用作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。大乘佛教除指釋迦牟尼外,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。宣稱三世十方,到處有佛,其數(shù)如恒河沙數(shù)。
如過去有七佛、燃燈佛;未來有彌勒佛;東方有阿閦佛、藥師佛;西方有阿彌陀佛,信仰面很大的還有毗盧遮那佛(大日佛)等。從佛身說,佛有三身:既法身佛、報身佛、應(yīng)身佛。但,佛陀,這個詞還有更深的含義。如果一定要對“佛陀”這個詞下一個定義的話,那就是擁有“四身五智”的無上智慧者。佛陀包含了“斷”、“證”、“功德”、“四身”、“五智”。
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、廣為流行的一尊佛?!皬浝铡笔氰笪腗aitreya的音譯簡稱,意思是“慈氏”。據(jù)說此佛常懷慈悲之心。窺基在《阿彌陀經(jīng)疏》中解釋說:“或言彌勒,此言慈氏。由彼多修慈心,多入慈定,故言慈氏,修慈最勝,名無能勝?!彼拿纸邪⒁荻?,即“無能勝”。據(jù)佛經(jīng)記載,彌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羅奈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,與釋迦是同時代人。后來隨釋迦出家,成為佛弟子,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去世。據(jù)說釋迦曾預(yù)言,他離開此世間后,將上生兜率天宮,在那兒與諸天演說佛法,直到釋迦佛滅度后五十六億六千萬年時,才從兜率天宮下生,來到人間。據(jù)《彌勒下生成佛經(jīng)》所說,到那時,娑婆世界(即我們所生活的有情世間)閻浮提有翅頭末城,其王名儴佉的,彌勒屆時將托生于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,降生、出家、成道、說法,其經(jīng)歷一如釋迦牟尼佛。彌勒繼釋迦成佛后,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次說法,廣度眾生。